
2025年4月9日上午,第十一届“看中国·金目奖”颁奖典礼暨202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波黑、罗马尼亚、意大利、克罗地亚、爱沙尼亚、马达加斯加、土耳其、葡萄牙、希腊、阿根廷、塞尔维亚11国的驻华大使馆大使、公使、使团副团长、参赞等外交官员,50余位国内专家学者以及40余位外国师生汇聚一堂石家庄股票配资平台,共襄盛会。
全体嘉宾合影留念
出席嘉宾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向云驹,波黑驻华大使 贝尔扬先生,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公使佛洛里安,意大利驻华使团副团长柯瑞斯,克罗地亚驻华大使馆副馆长阿尔娜·费雷拉,爱沙尼亚驻华使团副团长马蒂·麦塔斯,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维克多,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参赞艾哲·切蓝奥卢,葡萄牙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路易斯·佩斯塔纳,希腊驻华使馆公共外交办公室负责人、一等秘书卡雅娜及一等秘书安莉妮,阿根廷驻华大使馆文化处负责人三等秘书白若兰,塞尔维亚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米兰·库兹马诺维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郭运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总负责人郎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民俗学系主任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中国电影家协会国际传播工作委员会会长谷国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王宜文,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数字媒体系主任周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梁玖,资深纪录片导演周艳,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原中央电视台研究室主任王甫,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总经理王新玲,中国新闻社融媒体中心副主任、中国新闻网副总编辑宋方灿,央视网国际传播事业群总经理、熊猫频道总监衣炜,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副主任何娜,肇庆学院对外交流合作部副部长桑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显芳,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戴淑君,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薇薇,北京师范大学京师书院党支部书记韩晓蕾,北京师范大学京师书院副院长肖铠,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系主任樊启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书记祁雪晶,以及即将启程前往各地的外方拍摄团队——“广东行”、“重庆行”、“安徽行”的外方青年导演和指导老师们。
展开剩余79%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 主持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和会林文化基金联合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的一项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活动,至今已走过十四个年头。2014年,“看中国”项目特设“金目奖”,旨在对本年度中具有敏锐眼光和深刻洞见的优秀作品予以特别表彰,已成功举办十届。
外国青年学生观礼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发表致辞。他表示,新一届“金目奖”即将颁发,在此向圆满完成2024年“看中国”项目的获奖者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作为“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发起者和主办方,北京师范大学始终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国际传播,特别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跨学科的新型教学科研机构——中华文化研究院|京师书院,将为“看中国”等文化传播项目的高质量建设提供全新赋能。热诚欢迎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们来到北师大,从北师大出发去体验中国、观察中国、感受中国以及品味中国,做中外文化交流的青年使者。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 致辞
“看中国”项目创始人、会林文化基金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先生介绍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具体情况。“看中国”项目创办于2011年,自2015年起陆续举办海外展映,先后在塞尔维亚、新加坡、以色列、挪威、阿根廷、美国等 45个国家地区成功举办;“看中国”作品荣获200余项国际性奖项并在各大国际电影节展映,受到国内外300余家媒体关注。去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在推动人文交流、服务大国外交、自我展示方面成果斐然,期待2025年“看中国”取得更丰硕成果。
“看中国”活动创始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 致辞
第十一届金目奖终评评委代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介绍了本次“金目奖”评奖情况。奖项从2024年度“看中国”项目产生96部影片中进行评选,评委委员分别是巴西圣保罗大学副教授阿米尔·阿玛什;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国立设计学院电影与视频学系退休首席教师、电影创作人阿伦·古普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樊启鹏;央视网国际传播事业群总经理、熊猫频道总监衣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总经理王新玲;美国鹰龙传媒有限公司创办人、美国环球东方广播电视有限公司总裁苏彦韬;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通过9位海内外专家认真研讨,产生一等奖影片1部,二等奖3部,三等奖5部,最佳作品奖2部、年度大奖1部、最佳艺术表达奖1部、最佳文化发现奖1部、最佳网络传播奖3部,并设有最佳组织奖。今年还为纪录片组设立了“最佳活动纪录片奖”。
第十一届金目奖终评评委代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 介绍 “金目奖”评奖情况
影片《丝绸之路上的珍宝:中国瓷器到土耳其的旅程》《感一盏江南》《火焰山的人们》获得最佳网络传播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教授上台宣读颁奖辞;《瓷器》获得最佳艺术表达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总负责人、党委书记郎昆宣读颁奖词。《破壁》获得“最佳文化发现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于丹宣读颁奖词。外国青年导演进行线上致辞。《第十二幕》《哩厚》《‘疆’来遇见你》获得最佳活动纪录片奖,中国外文局煦方国际传媒总经理王新玲女士宣读颁奖词并颁奖。《瓷器之路》、《丝绸之路上的珍宝:中国瓷器到土耳其的旅程》获得“最佳作品奖”,萧放宣读颁奖词。《爱与释》等4部影片获得金目奖三等奖,爱沙尼亚使团副团长马蒂·麦塔斯先生、资深纪录片导演周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希腊驻华使馆公共外交办公室负责人一等秘书卡雅娜女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宜文为四部影片宣读颁奖词。《时光的尽头:有人在歌唱》等2部影片获得金目奖二等奖,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原主任王甫、中国新闻网副总编辑宋方灿、阿根廷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三等秘书白若兰宣读颁奖词。衣炜女士与白若兰女士共同为获奖导演颁奖,其余获奖学生进行了线上致辞。《背包法官》获得第十一届“金目奖”一等奖。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郭运德宣读颁奖词,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维克多先生为获奖导演颁奖;《春不迟,重逢会有时》获得年度大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宣读颁奖词。
爱沙尼亚使团副团长马蒂·麦塔斯先生 宣读颁奖词
希腊驻华使馆公共外交办公室负责人一等秘书卡雅娜女士 宣读颁奖词
阿根廷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三等秘书白若兰女士与衣炜女士共同为获奖导演颁奖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郭运德与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维克多先生 共同为获奖导演颁奖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 宣读年度大奖颁奖词
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江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新疆大学、肇庆学院获得第十一届金目奖“最佳组织奖”。中国电影家协会国际传播工作委员会会长谷国庆先生宣读颁奖辞。波黑驻华大使塞尔希奥·卡夫雷拉大使、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贝尔扬公使、北京师范大学京师书院副院长肖铠为获奖单位颁奖。
最佳组织奖 获奖单位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2025年“看中国”启动仪式以授旗仪式为开端,正式宣告今年活动的启动。来自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戏剧艺术大学校长米洛斯·帕夫洛维奇教授 、来自希腊雅典大学研究员兼讲师迪米特里斯·德林尼科拉斯以及葡萄牙卢索夫纳大学教师 达尼洛·伊格纳西奥·米兰达·卡雷斯先后进行致辞,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许与祝福。外国青年代表阿克谢·古里和中国志愿者代表毕然进行发言,为自己和同伴们加油助威。
授旗仪式
新的征程蕴含新的期待。2025年,“看中国”将以“创意·创想·创造”为主题石家庄股票配资平台,“创意”是人类对美和可能性的最初想象;“创想”是心灵对未知的探索,是从不同角度思考事物、打破既有边界的尝试;“创造”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将灵感与探索转化为具体作品的实践。今年将有来自30余国家的上百名青年奔赴北京、重庆、安徽、江苏、辽宁、陕西、贵州、福建、新疆等9个省区市,从即日起,各承办院校展开“接力式”合作,百余名外方师生将陆续在万物蓬勃、绚丽多姿的中华大地上进行文化体验与短片创作。
发布于:北京市Powered by 实盘炒股杠杆网_股票杠杆开户操作_炒股杠杆10倍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